1.正常情况下,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与喷出岩相比,其显著特征为( )
A.强度低
B.强度高
C.抗风化能力强
D.岩性不均匀
[回答]B
[分析] P2侵入岩分为深部侵入岩,深部岩石往往形成岩基等大型侵入体,岩性一般比较简单。以致密坚硬为主,中粗粒结构,孔隙小,透水性弱,抗水性强,常被选作理想的建筑地基,如花岗岩、正长岩、闪长岩、辉长岩等。浅层岩石多产于基岩、岩墙、岩脉状态,有时相互穿插。颗粒细,岩石强度高,不易风化。但这些小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,岩性不均匀,节理裂隙发育,岩石破碎,风化蚀变严重,透水性增大,如花岗斑岩、闪长岩、辉绿岩、岩脉等。喷出岩是指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。一般原生孔隙和节理发育,产状不规则,厚度变化大,岩性不均匀,强度低于侵入岩,透水性强,抗风能力差,如流纹岩、粗面岩、安山岩、玄武岩、火山碎屑岩等。
(1)深成侵入岩
正长岩
闪长岩
辉长岩
花岗岩
(2)深成侵入岩
花岗斑岩
闪长岩斑岩
辉绿岩
岩脉岩
(3)喷涌岩
流纹岩
安山岩
玄武岩
火山碎屑岩
2.以下岩石形成的溶隙或溶洞中,常赋存岩溶水的是( )。
A.安山岩
B.玄武岩
C.流纹岩
D.石灰岩
[回答]D
[分析] P18岩溶水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和溶洞(溶洞、管道、暗河)中存在并迁移。喀斯特在中国分布广泛,尤其是在南方。a、b、c为岩浆岩,d为沉积岩。
3.隧道选线时,应优先布置在( )。
A.褶皱两侧
B.向斜核部
C.背斜核部
D. 断层带
[回答]A
【解析】P25在向斜核部不宜修建地下工程。从理论而言,背斜核部较向斜优越,但实际上由于背斜核部外缘受拉伸处于张力带,内缘受挤压. 加上风化作用,岩层往往很破碎。因此,在布置地下工程时,原则上应避开褶皱核部。若必须在褶皱岩层地段修建地下工程,可以将地下工程放在褶皱的两侧。
4.地下工程开挖后,对于软弱围岩优先选用的支护方式为( )。
A.锚索支护
B.锚杆支护
C.喷射混凝士支护
D.喷锚支护
[回答]C
[分析] P27对于软弱围岩,在围岩分类上相当于凹、v型围岩,一般为强度低、成岩作用弱的软岩,破碎、强风化岩石。这类围岩在地下工程开挖后一般不会自稳,需要立即喷射混凝土,有时还需要加锚杆和钢筋网来稳定围岩。
5.对新开挖围岩面及时喷混凝土的目的是( )。
A.提高围岩抗压强度
B.防止碎块脱落改善应力状态
C.防止围岩深水
D.防止围岩变形
[回答]B
[分析] P26喷射混凝土有以下作用:首先,它能高速跟上工作面,从而缩短开挖与支护的间隔时间,及时填补围岩表面的裂缝和缺陷,防止被裂缝切割的碎块脱落。其次,由于注浆速度快、压力大,浆液可以填充张开的裂缝,起到加固岩体的作用,提高岩体的强度和完整性。此外,喷射混凝土层与围岩结合紧密,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,能传递节理面上的各种应力,并能起到承拱的作用。